首页 > 协会工作 > 时政要闻

协会工作

时政要闻

治本攻坚在行动丨榆林市聚焦“五个维度” 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出实效

所属分类:时政要闻     阅读次数:14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9日 09:30:17

为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高质量开展,我省各地多点发力,健全完善责任体系、排查整治问题隐患、精准执法督导帮扶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。

榆林市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,从“责任落实、任务推进、隐患清零、科技赋能、全民共治”五个维度全面发力,全力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。

责任落实再加压 构建闭环管理体系

严格执行“周研判、月调度、月推进、月必查、月挂牌”工作机制,截至目前形成周报告14期,重大事故隐患“一挂牌两交办”7批次、15家单位,已整改销号6家。推行“多通报、多发督促函、多暗访、多拍摄隐患场景”督导模式,通过“手指口述”强化现场管理,以结构性工资激励基层责任落实,深化“开小灶”督导帮扶,确保安全责任穿透至企业末梢。同时,对职责交叉领域主动“向前一步”,既敢于“先管起来”,更明确“落实给谁”,推动齐抓共管机制更完善。

任务推进再提速 完善机制精准发力

今年是治本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年,榆林市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,细化任务清单,实行“清单化推进、项目化管理”。对进度滞后单位警示约谈,确保责任不落空、任务不打折。同时,以制度建设为重点,突出源头治本,出台市级部门及中省驻榆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清单,完善危化品、矿山等重点行业“一件事”全链条监管体系;以信息系统为依托,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压茬推进“十大行动”年度任务。

隐患排查再攻坚 推动治理模式转型

紧盯危化品、矿山、消防等高风险领域,启动“拉网式”大排查,截至3月底,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0302家,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053个,整改率96.59%。建立“一月一研判”机制,推动治理从“事后救火”转向“事前防控”。深化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,落实“逢查必考、逢查必教”制度,倒逼企业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落实,实现隐患自查整改率100%。

科技赋能再突破 筑牢本质安全防线

聚焦“人防、技防、工程防、管理防”措施,严格执行淘汰落后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,加速危化品、工贸等行业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”改造。推进“小散乱”企业有序关闭、老旧化工生产装置改造提升,小型生产经营场所、经营性自建房、老旧住宅小区等场所区域安装城市消防远程监控、消防通道监测预警、火眼可视图像等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。搭建电气焊作业“加芯赋码”平台,出台电气焊“加芯赋码”规章制度,实现作业全程可追溯。

全民共治再发力 提升全员安全素养

推广“进厂入企”培训服务,打好千名监管干部和30万从业人员“三年培训”收官战,累计受训30.2万人次。深入开展“五进”、公益宣讲、“安康杯”竞赛等14项宣传教育活动,直接参与18.4万人次,推送安全提示短信53批次2.01亿条。深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、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“两个专项治理”,进一步规范安全培训市场秩序,从源头上严把“三项岗位”人员持证关。推行安全生产“有奖举报”,及时修订《榆林市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》,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身边安全隐患,争做公共安全的吹哨人。